2025年央视“3·15晚会”曝光了哪些互联网方面的侵害案例?

  • 来源:CCTV2
  • 发布:2025-03-16 20:32:09
  • 浏览:35
2025年央视“3·15晚会”针对互联网领域曝光了多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,主要集中在个人信息盗取、金融消费陷阱、虚假营销及技术滥用等方面。以下是具体问题及涉事企业:

1. 个人信息盗取与非法数据收集
精准获客软件窃取隐私:多家企业通过“大数据获客软件”非法抓取用户信息。例如:
云企智能科技利用爬虫技术扫描短视频平台评论区,强行抓取用户电话、微信账号等信息,并监控同行直播间数据以“截流”客户 。
企腾网络的“火眼云”软件偷取企业公众号关注者的手机号,甚至合作企业包括知名平台如土巴兔、拜博口腔等。
启科科技通过运营商后台数据非法获取用户三网通信信息,每日处理数据量达100亿条,并利用标签分类用户隐私进行售卖。

2. 互联网金融消费陷阱
电子签高利贷与暴力催收:借贷平台“人人信”“借贷宝”存在非实名放贷、砍头息(如借款3万元实际到账1.4万元)及暴力催收问题。放贷方通过虚假账号规避法律风险,导致受害者难以追溯责任主体。
自动续费与隐蔽扣款:部分平台如“诺诺网”在发票申请页面植入抽奖游戏,诱导用户领取话费券后强制绑定长期自动续费,利用用户遗忘心理敛财。

3. 虚假营销与技术滥用
AI外呼机器人骚扰电话:上海智优擎网络科技和飞鸽传书信息科技利用AI系统拨打营销电话,涉及多行业推广,甚至通过“三网大数据”精准定位用户需求,日均拨打量巨大。
直播带货刷单与数据造假:网络水军通过“主板机”操控发帖量,伪造直播间互动数据,诱导消费者跟风下单 。

4. 新型消费欺诈模式
手机抽奖诱导消费:兑捷网络和诺禾网络通过虚假中奖页面(如“200元话费券”)吸引用户,实际需充值高额话费才能使用优惠,单日流水高达20亿元 。
隐蔽扣费与白酒骗局:部分平台在停车扫码等场景植入付费广告,默认用户自动续费;另有白酒推广以虚高原价(标价4700元,实售398元)诱导消费 。

5. 平台责任缺失与监管漏洞
维修平台乱收费:啄木鸟家庭维修作为最大家电维修平台,通过制度设计迫使维修人员虚增收费(如成本91元的维修收费659元),平台抽成60%,投诉量超6000条 。
电商数据滥用:部分企业将用户消费习惯、手机号等隐私数据打包出售,形成灰色产业链,加剧电话诈骗和精准骚扰 。

后续行动
晚会后,多地监管部门已对涉事企业展开调查,如上海智优擎、飞鸽传书等被连夜突击检查 。中消协上线“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”,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。这些问题反映了互联网领域仍需加强数据安全立法、平台责任落实及跨部门协同监管,以应对技术滥用带来的新型消费风险。